找到相关内容200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僧肇生平考辨

    比作玄学开创者何晏:“不意方袍,复有平叔”;慧远看后,也抚几叹日:“未尝有也”。至于后代人士,评价的就更多。吉藏在所著的《大乘玄论》卷三中说:“若肇公名肇,可谓玄宗之始”;唐人郑薰《赠巩畴序》中说:“于《净名》(即《维摩经》旧译)僧肇尤精达”,并与巩畴相仿“讲肇《论》”;明末智旭在其《阅藏知津》“凡例”中更有“此土述作,唯肇公及南岳、天台二师醇乎其醇,真不愧马鸣龙树无著世亲,故特收入大乘宗论,其余...

    刘成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5067653.html
  • 天台一心三观与三谛思想之研究(兼论藏、通、别教之三观三谛)

    T46)。   3《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》,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,(T36)。   4《大乘止观法门》,南狱思大禅师曲授心要,(T46)。   5《大乘玄论》,胡吉藏撰,(T45)。 ... 4《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》,宋天竺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,(T9)。   5《妙法莲华经》,后秦鸠摩罗什译 ,(T9)。   6《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》,大乘论师婆薮盘豆释,后魏北天竺三藏...

    曾荣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381710.html
  • “义学沙门”吉藏大师

    、吉藏大师的著述及其对中国佛教的影响   吉藏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著述最多的僧人,据有关史料记载其著作有五十多种,一百八十多卷。其中有的已经佚失,现存尚有二十六部。主要有:《大乘玄论》五卷、《三论玄义...说吧,它的源流是印度的中观学派。可是,中国的三论宗思想与印度的中观思想相比较有很大的差别。中观学在印度作为大乘佛教的初期思想,仅局限于“空”的思想范围之内,与瑜伽师讲的“有”形成对比。可是传入中国之后,...

    理净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75688708.html
  • “无情有性”与“众生平等”——佛教与当代生态伦理学的比较研究

    依正唯是一心的现起方面来说,佛教提出了“无情有性”的思想。所谓“无情有性”,是指草木、瓦砾、国土等也有佛性,也都可以成佛。吉藏《大乘玄论》云:“唯识论云,唯识无境界,明山河草木皆是心想,心外无别法,此...人类中心主义、二元论和功利主义。一些西方生态学者遂将目光转向了东方,希望在东方宗教中找到生态危机的解决方法。东方宗教中,佛教(尤其是大乘佛教)中的“无情有性”、“众生平等”的思想,与当代西方生态学理论有...

    龚晓康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7270996470.html
  • 慈悲为怀的佛教生态文化

    行为,对保护自然生命和生态环境起过很大作用。   1.无情有性的自然观   无情有性、珍爱自然是佛教自然观的基本精神。大乘佛教将一切法都看作是佛性的显现,万法都有佛性。此万法不仅包括有情感意识的动物,也包括没有情感意识的植物、无机物,包括山川、草木、大地、瓦石等。三论宗的吉藏也说,“若于无所得人,不但空为佛性,一切草木并是佛性也”(《大乘玄论》卷三)。禅宗更是强调“郁郁黄花无非般若,青青翠竹皆...

    胡筝

    |生态|佛教|护生|环保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4/15001822816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气本原说和道体说

    孤明独发,高唱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就与庄子的道无所不在的思想有关。隋代吉藏进一步明确提出草木也有佛性说。《大乘玄论·佛性义》云:“若欲明有佛性者,不但众生有佛性,草木亦有佛性。...故有生灭心相,所谓不生灭真心与生灭妄想和合。”〔18〕他依据《大乘起信论》的一心二门思想进行论述,认为众生本有其真实灵妙的本性,这个本性就是不生不灭真心,也即如来藏。只因众生执迷而不自觉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80139137.html
  • 天台宗的现象即本质说

    。今大乘观相待者,不立法体,诸法本来不生,今即无灭。初念为无碍道,后念为解脱道。是故经言,不但见空,亦见佛性不空。”(《大乘玄论》卷1,《大正藏》第45卷,第18页下)这是说,小乘佛教是就事物而分析其...思想的根本标志。后来大乘佛教继承和发展早期佛教的思想,进一步提出“诸法实相”为根本概念,强调诸法实相是佛教的最高真理。天台宗创始人智顗继承和发扬大乘佛教的这一思想,说:“大乘经但有一法印,谓诸法实相,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63241240.html
  • 刊本大藏经之入藏问题出探

    之集大成人物──唐代的嘉祥吉藏,其所有著述在宋清间全未入藏,即使是像他的《中观论疏》、《三论玄义》、《大乘玄论》这些重要著作都全无幸免,全被沙汰。  8.密宗:此宗最主要之中国人著述,当推一行所撰《大...、《诸法集要经》等书。  3.雕板于1239年的《资福藏》,所始收者有《四十华严》、《大乘集菩萨学论》等书。  4.《碛砂藏》(元代版)所始收者有《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》、《往生咒》、《大悲空智金刚大...

    蓝吉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3545810.html
  • 吉藏大师与三论宗

    其中有的已经佚失,现存尚有二十六部。主要有:《大乘玄论》五卷、《三论玄义》两卷、《二谛章》三卷、《中论疏》二十卷、《百论疏》九卷、《十二门论疏》六卷、《法华游意》一卷、《法华义疏》十二卷、《法华论疏》三...区别。就三论宗来说吧,它的源流是印度的中观学派。可是,中国的三论宗思想与印度的中观思想相比较有很大的差别。中观学在印度作为大乘佛教的初期思想,仅局限于“空”的思想范围之内,与瑜伽师讲的“有”形成对比。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1646714.html
  • 佛教中观论与中国古代美学

    不自有,因空故有,空不自空,因有故空”。强调了空有的相互依持。此外,吉藏更提出一套双遣双非的中观方法。《大乘玄论》卷一中说:“他(师)但以有为世谛,空为真谛。今明,若有若空,皆是世谛,非有非空,始为...则少有论述。本文试图就佛教中观论对中国古代审美范畴、审美言说方式、意境理论等的影响作粗浅阐述。   一 中观学派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 大乘佛教在发展过程中最后演化定型为中观学派(空宗)和瑜珈学派(有宗)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4255101.html